Art

Ar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合理比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合理比率.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26 May 2022

研究收购案:SCGM

新闻背景: SCGM将以总值160亿日元(约5亿4438万令吉),脱售成立近38年的核心子公司——李顺成塑胶工业有限公司(LSSPI)予日本财阀,即三井物产(Mitsui & Co)和FP Corporation(FPCO)。成立于1984年的LSSPI,是我国最大的食品容器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SCGM的唯一子公司,代表了集团的全部业务。完成出售后,SCGM将不会拥有任何核心业务、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将成为无业务的现金公司,触发大马交易所PN16条例。(采自南洋商报)

这项收购案引起我的关注,也让我蠢蠢欲动要研究看看买家给予的本益比是多少。说回来,这里已经很久没有做收购案的研究了。 

收集了一些历年的财报数据,就做了计算如以下。

这里就简略地列下个人的观察要点:

1)根据买家的收购价,本益比相等于16.2倍(2021年全年净利)。同样的价格,本益比会高达32.36倍若以历来10年的平均净利来算。要是回溯至2020年3月19日的股价,当时的本益比才9.24倍而已。比较起来,那时的股价非常低估的。

2)根据买家的收购价,股息率相等于1.64%(2021年全年的股息)。以历来10年的股息的平均值来算,股息率是2.53%。要是回溯至2020年3月19日的股价,当时的股息率可以去到6.09%。一比之下,那时的股价同样显示是低估的。

3)要是在319时买入,现在以日本财团的收购价卖出,得到的回酬将是269%或3倍以上的。

这里得出的结论可以简单的说是:当本益比少于10倍,或者股息率大于6%的时候,股票是处于低估的水平。
 

 

Friday, 16 July 2021

IJMPLNT的收购案有这两个数字吗?

KLK 种植大集团出价15.3亿或每股3.10令吉献购另一间种植公司IJMPLNT 56.2%股权。IJMPLNT 的最大股东IJM 也已经同意接受这项献议。多家分析行也纷纷认为此献购是公平且具吸引力。这些投行更认为这项收购案有望为同行设下基准定价。

现在,我们就探讨看看这个收购价的估值数字:


这里将IJMPLNT过去10年的收益与股息数据列表出来,然后以3.10令吉的成交价,算出历年的本益比和股息率。第二,将近12月的最新财务数据与收购价,来计算出本益比与股息率。最后,还将历年的平均净利和股息,以2020年3月19日闭市价来计算出本益比与股息率。

从列表里,可以观察到这几个指标数字:
1) 收购价 x 十年平均数据: 本益比是23倍,股息率是2.1%
2) 收购价 x 近12个月业绩: 本益比是13.3倍,股息率是3.2%
3) 去年3月19日的股价 x 十年平均数据: 本益比是9.9倍,股息率是6.4%

显然将买入点设在本益比少于10倍,或者股息率多于6%,是能够取得正面的回报(大约200%)呢!
 
但是,这样的机会难得一见。只有在去年股市恐慌时才找到入手机会。而且,还要守着一年时间以上才等到这样翻倍的回报。这个‘买低卖高方法’无法预测几时会上涨,但是只需要多一点耐心一样可以得到不错的成果。

注:这篇文只是一个作为自创“319投资法”的数据研究。本人(很可惜地)并没有持有这只股票。
 

Thursday, 24 June 2021

探讨MMCCORP私有化案的收购价

在股市里,一只股票的价格是取决于自由市场的。每个股市交易日的六个小时里,这个价格会一直变化,上上下下,是买方与卖方的意愿或决定,没有一丝勉强。

问题来了。这个股票价格是人人都可以决定的。比如:散户A觉得AIRASIA股价应该是RM1.20,而散户B则觉得RM0.70才合理。两位都在估价,只是计算公式不同,估值水平不相等而已。

价格派的我,就对什么是估值指标的合理比率感到兴趣。当然,最终这项兴趣是为了在股市中赚钱。

刚好MMCCORP的大股东私有化一案给了我一个研究与探讨的机会。

这项私有化案所提出来的收购价是每股RM2.00。这里就把这个价码当作是成交价(虽然还没有得到所有股东的投票同意)。其实,私有化的收购价往往是低估的,是大股东看到便宜所以出手占为己有的。因此,这里将收购价当作是合理价也不为过。

根据过去近10年的收益记录,我简单地计算回每一年的相对估值并列入表中。本人只用了两种估值指标法,即本益比(PE)和股息率(DY)。

以上的计算结果显示了几个要点:

1) 以RM2.00的价格来算,近10年的平均PE是16。而,最近12个月业绩算出的PE是大约14(蓝色格子)。因此,大股东私有化给出的估值是相对低的。
 
2) 换另一个估值指标来看,近10年的平均DY是2%。而,最近12个月业绩算出的DY是2.5%(蓝色格子)。
 
3) 以2020年3月19日的闭市价RM0.385来算,PE和DY分别是3倍与10%(黄色格子)。这意味着非常大的折价,当时严重地被低估了。

从上面看来,坊间所推荐的PE的合理比率为10,或者DY的合理比率定为6%是可以采纳的。只要估值比较便宜(对比这其中一个数字)就可以买入持有、等待溢价。当然,如果再加上一定的安全边际,投资风险自然会更低了。
 
假如有人根据以上的合理指标买入MMCCORP,那么现在就可以坐享其成了,赚个至少37%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