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Ar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训.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训.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6 August 2025

回顾 MAHSING 的投资过程

原来这里已经3年多没有出现回顾篇了。我翻查上一篇的相关文章都已经是2021年的了。可能个人的交易频率比较低、亦或者我持股的时间太长了。嗯,这个是不是也应该检讨一下呢?

撇开题外话,这次的回顾焦点在这只股票~ MAHSING。翻查回去已经完成了的投资记录,我制作了的整个买卖过程的图表(如下)。


 

我是在2020年10月份至2021年2月份期间持续分批地买入这只股票。然后,在2023年9月份至2024年8月份期间分批地卖出这只股票。到了2024年9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持有股份了。这项投资的总回报有27%多,算是不错,但是可以更好。。。

因为脱售已经过去1年了,趁我现在还记得的时候,我就赶快在这里整理出来关于我和它的故事与过程:

1)我依稀记得那时候其实这只股票的股价大约在RM1.00,还没有跌到个人系统的设定买入水平。但是,公司在当时开始宣布进军手套生产业务。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年2020年是疫情高峰期。手套公司非常赚钱,估值也可以上到很高。我怕错过这个赚钱机会,于是刻意调整设定,将目标买入水平提高上来,人为地更改并满足了系统买入的条件。(换一句话来说,因为我心里已经有了买的念头,所以我私自更改了条件,合理化了买入的理由。这个错误的行为实在是不可取,以后不能再犯。)我买入之后,谁知股价就开始下跌,越买越跌。当我手上的票越来越多,同时我的资金也消耗得很多。最后,没有实力再继续买了,我的平均买价无法降低很多,所以初期的时候,出现了纸上亏损。

2)由于我的平均买价偏高,初期的2年半,一直处于纸上亏损,大约30%多,我不忍心卖出止损。因此,我的资金也被套了这快3年的时间。时间成本方面,是真的亏大了。一直看着回报栏里红红的负数,心里也很是懊恼和后悔太冲动买入。这种心情一直笼罩着我,因此当我看到了转机,我又急匆匆地行动了。

3)它的股价开始回升至我的买价,让我以为看到了曙光。由于害怕股价昙花一现,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卖出,想要取回资金,不奢望赚钱了。没想到的是,卖着卖着的时候,股价竟然缓缓地攀升得越来越高,甚至升破了近年的记录。而我呢,因为卖得太早,剩下不多的股数,最后才悉数在高点卖掉了。幸好,有这一小部分卖在了高点,才致使最终的总回报率27%,才没有那么难看。但是,我又是不禁地‘心痛’呢。

总结上来说,这个MAHSING的投资项目,最后回酬是正面的,是值得开心,但是又是一个我必须深深反省的教训啊。


Tuesday, 12 August 2025

暴雷暴跌 历史重演 投资人遭殃

回顾一下,近期的文告与事态发展:

24-2-2025 从原来的DSONIC 改名去NEXG

25-2-2025 提议进行私下配股 PRIVATE PLACEMENT up to 10% 总发行股数

6-3-2025 完成收购INNOV8TIF HOLDINGS SDN BHD 的51%股权

27-3-2025 收购MMAG的7.58%股权

10-7-2025 购买产业、工厂、仓库,供营运用途

18-7-2025 设立MyNasional Holdings Sdn Bhd 以扩展业务至AI人工智能及数据相关领域

8-8-2025 收购CLASSITA的32.61%股权,成为大股东。CLASSITA同时也成为关联公司。(不是提案阶段,而是已经完成了收购)

在11-8-2025交易日,出现一柱擎天的股价走势,可惜是暴跌的。


在这一系列的企业活动的发展中,在私下配股的消息期间(2月份),股价就曾经在几天的时间从34仙大跌25%至25.5仙。当时,我也是被这项消息震惊到了。公司发展的挺顺利,财务也健康,为何突然提议私下配股呢?那时,我抛售了一些股票,亏了钱,但是还是忍痛把其余的股票留着。

历经了6个月时间,慢慢地股价好转,重新回到了34仙,更喜的是还往上涨了许多至最高53.5仙。因为股价如此的强势,我最近都在密切关注它的走势,以在适当的时机卖股套利。其实它的股价已经达到个人目标价了,但是我不想卖错过高点,所以还在看着指标MOVING AVERAGE的技术分析。直到昨天11-8-2025,因为令人纳闷的企业收购,NEXG 股价一日之内暴跌30%至37.5仙。原来技术分析,也预测不到黑天鹅似的暴跌走势,无法让我及时卖股的。我又交学费上了一课。

可以看到一间公司若做了对的企业活动,市场是接受并看好的;反之,若做了错的企业活动,市场将对它进行惩罚似的抛售。

但是,要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投资人还是得“有利就套”。(对我自己说的)


Thursday, 17 April 2025

407大股灾后之反省。健忘症

股市是健忘的;投资人是健忘的。

我也是很健忘的。我忘记了股灾之痛;忘记了亏本之苦。

我忘记了风险;忘记了教训。我还忘记了使用自己创立的投资法。通通都忘记了。我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投资纪律。

5年前疫情肆虐、而后管制令实施造成经济停摆、以致于发生大股灾。当时我恐慌地卖股,蒙受亏损,失掉不少资本。那之后,我(以为)吸取教训,埋头研究方法,以免未来重蹈覆辙。

疫情后一开始的两,三年,我规规矩矩地遵循投资法,继续股市寻富。几年下来,全球(和大马)经济与股市恢复平静,风险骤降。不知从何时起,我已没有那么勤力做研究功课,估值计算也马马虎虎带过。浑然不知不觉自己不再居安思危。

就这样,5年后又遇到了新总统的关税引发的新大股灾!这次虽然我没有那么恐慌,但是个人股票组合的市值蒸发还是让人不安。

为何自己会将2020年大股灾的教训给掷之脑后?市场的平静与(表面)繁荣是不是会让人安逸及健忘?

反省、反省、反省!

取自南洋网 13/3/2020 的标题



Thursday, 9 January 2025

2024年12月份股票交易记录

踏入2025年了。HAPPY NEW YEAR!! 交易篇章即将迎来新的一页。在那之前,先回顾一下去年最后一个月份的记录。

以下是我12月份简略的交易记录:

买进
~无~


卖出
减持BAUTO@RM1.65
减持SKPRES@RM1.18
减持MALAKOF@RM0.775



每月一言

有没有发现?这里最近的几篇文章好像有点积极。。。过头。而且,又取了新的“口号”呢!其实,事情来得正巧,刚好碰上年尾12月许多人都在搞回顾的时候,我突然有“新”的念头涌上脑里。这个念头起源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投资财富没有像我所想的那样取得很好的增长?当时,我在为钱而烦恼呢。

感觉上,我的投资法已有小成,能够找到理想的股票目标;每个交易日时,手机荧幕上,我买入的股票有多只正在显示上涨的青色。这种感觉好像有爆富到,真爽!

这种感觉是骗人的。到了月底/年尾结算时,根本不是爆富那一回事。总值只有3位数在变动的事实,好像冷水一样狠狠地泼过来,泼醒了我。

我以为,作为业余投资人,“被动投资”才是我应有、唯一的策略。这十年下来,我没有详细地记录与观察我的投资组合的表现,就如同买了,把它收在保险箱里(巴菲特的建议),守株待兔地等它若干年后自动增值,钱滚钱。

我真傻,又错得离谱。去年,我终于拿出账本算一算,发现钱根本没有变多。我的钱在过去的这十年(可能更久)就这样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地躺在那里虚度时光、没有长进(像极了它的主人,我,一样)。

2024年已经过去了,我对投资致富的白日梦、奢望也已经是历史了。我的投资想法已经做出天翻地覆的改变了。今年开始,就是新的开始,执行新的计划,主动争取最好的回酬。这里将会记录我的里程碑。

  

Thursday, 19 December 2024

有利就套,财富才到

看着持有的股票,从纸上盈利变成纸上亏损的那种感觉,是五味杂陈的,甚至是懊恼后悔的。明明开始有赚钱的,为什么不要早点套利变现?为什么要继续等?现在又是一场空!

‘不要早点套利变现’的原因是:还没有达到目标水平!
‘要继续等’的原因是:还有可能再上涨!

说白了,就是贪婪。

仔细想想看,“目标水平”是怎么算出来的?PE值,然后未来净利 -- 这些?解了这道‘数学题’就会得到答案(回报)吗?那小六学生都会变百万富翁了啦!?

然后换想想看,“可能再上涨”是基于什么理论呢?真的是理论吗?比较是期望,是赌博,或者是可能性吧!?

结果等到来股价跌,不就是空欢喜一场咯。

我最近的失利例子就是:BAUTO了。看下面它的股价表


有股民会酸说,你没有发现中国电动车在大马的热潮吗?你没有发现BAUTO的基本面即将变差了吗?你们说得没错。我一直在领取它的丰厚股息,太舒适了,后知后觉。那么这家公司会予以转型并成功吗?这将视乎管理层的能力了,往后的日子才知道。我现在觉得我的资金将要被套在这股票很久一段时间了。

如果我在更早的时候就套利的话,就可以赚到了。这是“事后孔明”的想法没错。同时,也是“经一事,长一智”的教训。我决定吸取这次的教训,下定决心、改变策略 == 适当时机 / 合理价位,趁机套利。

有利润就套利、有利润就锁住利润、重复这样许多遍。。。。。。财富应该可以复利式地累积起来。这是我的新心得。





Wednesday, 13 October 2021

抹不掉的污点

自去年我开发了319投资法则后,至今买入的股票纷纷都呈现理想的绩效,不是纸上盈利、就是少少的纸上亏损。那些亏损幅度超过10%的股票,几乎都是在319投资法出现前所买入的。除了它。

它就是我2020年最大的投资污点:MAHSING。

但是,错不在公司,它的房地产发展业务依然无恙。错也不在新手套业务,虽然接下来平均售价下滑,不过还是能够带来额外营业额。

我一直耿耿于怀及后悔的是: 我买在错的价位。

明明已经设定了一个拥有安全边际的买入点,却因为看到股价急升,深怕错过,不计代价,急于高价买入。正道消息之后,股价只是昙花一现,又跌回原价。而我的资金就被套住,只能望着户口上显示的纸上亏损约25%。

这样的失误与心理素质在我的投资记录里画上一个深深的污点。唉!

不过,失利和挫折可以成为教训与日后的立足点。

这只股票经历高潮后落下来的价格,如今正正吻合了319投资法计算出来的便宜买入价(当初本就应该等这个价位才买入的)。这个验证或核实证明,让我对自己的信心大增。乐观看待,这也算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Monday, 17 May 2021

一年后重看MCO给我的教训

眼看着全国MCO的重启,心情百感交集。

去年第一次执行MCO时,那种担忧真的非常难忘。担心被裁员、被减薪、存款不足等等。一年了,算是熬过了那最低落的时刻,目前生计与生活都还过得去,一家人三餐还算温饱。

想起来,以前以为一切的花钱享受都是那么理所当然,没有注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结果一场瘟疫、一段经济停摆,就让我从梦中跌醒了。

除此之外,当时股市也面临巨大下调,我非常担心资金被套牢在股票里,所以也跟着恐慌性抛售手头上的持股,只留下一些心爱股而已。这样的举动后来就被证明是错的。即使蒙受亏损也要卖掉的大多数股票在过后的几个月开始反弹甚至高于我的买入价。我不只钱财上亏损了,连多年一次的股市赚大钱的机会也错失了。因为那时我是恐慌的卖方,不是冷静的买方。

现在后悔也于事无补,重要的是接下来我必须吸取教训,然后不再重蹈覆辙。

回看之前我在MCO时得到的教训,有没有真的改进了:

1)减少债务 -------- 已经偿还了不少债务及减少旧债了,而且也没有再申请新债。我打算清完旧债后,暂时都尽量不举债了,尤其是私人贷款或信用卡贷款。

2)增加存款 -------- 努力减债中,目前还是没有余额来存钱。不过,往后还是会继续往这方面理财。

3)增加额外收入 -------- 工作刚刚在去年尾才稳定了下来,所以还没有放太多心思去寻找适合的副业。另外,被动收入(如股息、房租等)还是占很小的分量。大致上,我会注重被动收入多于副业收入,所以依然会专心研究股票类以获得更多的股息。

4)对选股要有信心 -------- 319事件后所买进的股票大多数都表现不错。现在对自己选股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不会轻易被大波动吓到抛售。反而,我在等着下一个赚大钱机会的来临。

5)买在便宜价 -------- 目前,我崇尚于买低卖高的策略,所以一直都坚持不买价高的股票(除了MAHSING的错误,我一直认为是这次从新开始的一个污点)

6)分散投资在不同领域的股票 -------- 我也秉持着分散与多元化我持有的股票组合。因此,只要买了一个领域里的一只股票,其他同行业里的股票我都不会再考虑。不过,有些上市公司的业务不是单一的,所以不容易完全分类开来。无论如何,会尽量做到这个。多元化组合的好处很多,例如在每次逾千只股票下跌的时候,总是还有一些股票是不跌反升的。只要选到一只在对的行业的股票,在不同的时间点依然有很大机会可以赚钱的。

纵观改进的进度,我在理财与个人财务方面还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至于投资方面,我做了比较多改进,不管是策略、理念或心态上,都自认越来越成熟稳定。我把这项改良的个人投资策略称为“319投资法”。


Thursday, 25 June 2020

资料集结:3月19日股灾后的迅速反弹

已经过了3个月。收集了事后的报道与资料。现在看回3月份的股灾,就觉得那时的抛售真的是panic selling了。但是,只怪自己平时没有做好理财的规划(贷款太多,现金储备不足,减薪等等),遇上可怕的经济不景时,实在不敢冒险。

错失了十年一次的股灾(非常便宜的股票),也错过了财富再分配的难得机会。


















 


Thursday, 4 June 2020

MCO惨痛的教训(三)(股票篇)

之前的MCO惨痛的教训的两篇,都只是写了关于个人所面对到的财务管理问题。这一篇就想浅谈一下自己在MCO前后的股票投资所领悟到的教训。

故事就要从MCO开始之前,也是在3月份时,股票市场遇上了两个崩跌(即3月9日星期一和3月13日星期五)。那时候,新冠肺炎(COVID-19)已经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实体经济看起来会遭受严重打击。我基于这些“熊市”的预兆和现金流问题,所以就“恐慌抛售”(Panic Selling)掉大部分的持股。然后,就进入MCO了,看淡市场的想法更加强烈。因此,我自律性地实施“买股管制14天”。后来,14天的管制几乎跟MCO一样延长了75天,直到5月31日结束。虽然说是解除管制,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买卖交易。

现实来了。抛售了股票后,大马股市的交投量大增(是许多年未见得)、很多股价也大升,就好像来个V型反弹一样。忍不住偷偷地看回卖掉的股票表现(平时我已经习惯不看回卖掉的股票的)。一看之下,心中按捺不住后悔与挫折。大多数的股票也反弹了,升上高于我的卖价;而且还有一半的股票甚至反弹高过我的买价(看下图)。



“怀疑人生”过后,这里就列出一些教训给未来的自己:

1)不要用贷款来买股(不管是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房屋贷款、或Margin)
2)先好好地理财(避免入不敷出的情况)
3)只用闲钱来投资股票(预留足够的储备金给几个月的生活开销)
4)对选股要有信心(不要轻易被股市动荡吓到)
5)买在便宜价(至少拥有一些安全边际)
6)分散投资在不同领域的股票(即使是MCO或COVID-19期间或熊市,还是会有受惠的企业或股票)




Sunday, 19 April 2020

MCO 惨痛的教训(二)

行动管制令(MCO)所带给我的惨痛的教训不止一个。这是第二篇帖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翻看回我的第一篇(上篇)。

回溯第一篇所写到的,我是打工族、领薪人士。我的主要及唯一收入就是工作的报酬(薪水)。

因此,公司要是减薪,我的工钱就会少了;公司要是不发薪,我的收入就是零。

简单的来说,我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单一收入来源。

说难听一点。我的银行户口里的数字,完全取决于老板的意愿/脸色。在之前,其实一路来的十几年,发薪日从来没有迟到过(这是我工作的公司的优点)。只不过这一次的经济打击太大,薪资的课题开始浮现起来,逼得我不得不认真看待这个痛点(失去唯一的收入)。

不想遭遇如此财务状况,以下几点我必须要做的:
1.发掘副业收入来源
2.创建稳定的被动收入

副业可以有很多类别,例如:电子召车、送外卖、网卖等等。被动收入则主要是,来自股票派息,但是需要很大的资本(比如:想得到RM1,000的股息,需要用到资本约RM20,000来买入会派5%股息的公司;以此类推)。

无论如何,第二个教训的重点是:增加额外收入


Wednesday, 15 April 2020

MCO惨痛的教训(一)

新冠肺炎在全球(及我国)肆虐之下,各国纷纷采取封国封城的措施,以便抑制疫情的蔓延。我国也从3月18日开始,采取行动管制措施(Movement Control Order - MCO),直到今日依然在进行中。

实行了一个月的MCO后,确诊案例还是录得每日破百的数字,总案例甚至超过4千大关了。但是,疫情依然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反之,却严重地打击了我国实体经济和各个工商业的营运和现金流。老板们蒙受巨大的生意亏损;打工族则面临没工开没钱吃饭的困境。

我是其中一位受薪人士。同样,面对公司如今暂时不能营运的日子,我的担忧是:减薪、裁员。。。等等。

我希望一切早日恢复正常。

同时,我也必须认真地看待及处理我现在的财务状况(望可以顺利度过这次难关),并开始谨慎地理财,为将来未雨绸缪。

我现在的问题是:入不敷出。

近几年,我投资了两套房产,跟银行贷款。一套房产已经交了钥匙,但是还没有成功出租出去(市场一直很疲弱);另一套房产,还在建筑中,需要还房贷利息。然后,也从信用卡的金额里借了私人贷款(用来投资股票)。还有,车子的供期还在偿还中。这些债务非常沉重,已经用掉了我大部分的薪资,所以我没有多余钱储蓄。

如果,在这个经济萧条的时期,薪资减少或裁员,我的储备金或储蓄可能不足应付6个月的家庭开销。(幸好,国家银行宣布6个月免还房贷与车贷)

目前,我必须谨慎地使用我的存款,度过(熬过)这次的经济困境。之后,这里有几点我需要改善的:
1. 债务(房贷、车贷、卡债)比重不能够占总薪资超过40%
2. 消费或开销比重不能够占总薪资超过40%
3. 储蓄必须占总薪资大约20%

第一个教训的重点就是:减少债务;增加储蓄。


Friday, 21 September 2018

反弹的FLBHD告诉我的一件事

8月尾是季度财报的季节。我在刷看简报时,无意中看到以前曾持有的FLBHD 。

FLBHD的第二个季度净利大增220%,并且派发了2仙股息。加上第一个季度派出的6仙,累积两个季度的股息总共有8仙了。看起来接下来的业绩应该也会蛮乐观的。

然后,我就查了一下它的最新股价。

FLBHD近一年的股价表,漂亮的V型反弹


FLBHD的股价已经从5月份的最低RM0.98,持续升到了最近的RM1.40。这个的涨幅是达到40%的。

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我心里真的悔恨当初把它卖完了。

说回从前,我开始投资于FLBHD是在2017年1月,然后陆续地买入更多。直到同年11月,这个合板公司的业绩和净利一直在倒退,我开始对自己的眼光失去信心,于是决定卖股止损。完全脱售完毕时,是在2018年3月;平均卖价大约是RM1.22。在这项股票投资上,我的亏损幅度是大概24%,而且它是我当时的重仓股,所以涉及的数额达到上千令吉。对我个人来说,这是我近年来最大的一笔学费。

详细的交易时间表,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回之前的博文:《回顾FLBHD的投资过程(失利的例子)》

我必须承认这次是一个大失败。不但失败于买入它,更失败于卖完它。

不过,最让我悔恨的是:把它卖完

若要追究起来,我现在觉得我的错误在于:止损策略。

由于要保住资金,我选择了止损。只不过,如果我卖完该股后,它的股价继续下跌更多的话,这个止损动作才有意义。

虽然没有人能够知道股价会跌到什么价位,所以有些人会支持止损策略的存在与操作。

但是,当我重新思考和了解这个策略后,我发现它比较适合运用于投机上。因为投机是偏向于赌博性质,买入的股票可能会大涨,也可能会大跌,所以必须要设下一个机制来减少及限制资金的亏损。

反之,若我们买入的是有基本面的股票,我们是不是可以排除这种可能大跌的担忧?

付了昂贵的学费后,至少FLBHD也告诉了我一件事。


Tuesday, 29 May 2018

花无百日红 建筑股最痛

应该是自2016年起,股界的分析员们一直在唱好建筑业与建筑股。即使,在第14届大选前,大部分的外国基金投资者都还是在看好前政府可以连任,然后延续大型基建工程的计划(比如:东海岸铁路、隆-新高铁、等等)。因此,建筑股已经连续几年都是投资者们的首选热门股项。

也因为如此,各个大大小小上市建筑公司的股价在近年一直在攀升。

去年,也可以看到多家建筑企业趁着势头,纷纷争取上市,筹得拓展资金,还受到投资者们的热捧。

红色方格里显示的是:在2017年上市的建筑相关公司(3间)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新政府上位后,而出现改变 / 逆转了。

新政府公开说明,要重新检视所有大型基建工程的合约与其必要性,特别点名了在计划中的隆-新高铁和东海岸铁路。这样 ~ 在烈火中浇上了冷水,立刻让有关的上市建筑公司股价直接跳水、跌入谷底。

GAMUDA这家建筑公司是涉及最多大型基建工程的,计有MRT LINE 3, 隆-新高铁(在国会解散前才赢得合约)及东海岸铁路等等。因此,公司未来盈利成疑。

GKENT手头上只有LRT3的工程合约,正在施工中。不过,可能是因为被质疑跟前政府有关系,所以股价被大大打击了。看起来股民的反应过激了(overdone)。

SUNCON是最无辜的。因为从资料上并没有任何参与那几个大型基建计划,即隆-新高铁(竞标输给GAMUDA了),MRT3或东海岸铁路。因此,虽然股价有下跌,但是幅度不大。


当股市分析行在每一年年末或隔年年初提出了新一年的投资主题的时候,我们散户就跟着大市走,一起赚钱,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呢?

当建筑行业一直被看好、公司股价不停在上涨,我们散户就想买高卖更高,这样的期望是不是太过乐观(没有危机意识)了呢?

有一名句精华说得太贴切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事变化无常,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处于顺境。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不可能一直高攀,倒不如见好就收 / 售。谨记:不要贪心。

Thursday, 24 May 2018

回顾FLBHD的投资过程(失利的例子)

富佳木业(FLBHD)的最新季度业绩在前几天出炉了。这次的净利跌得更凶了,从去年同一个季度的6百多万减少到185千而已,跌了有97%这么多。这已经是连续4个季度的净利严重地下挫,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差。



在我还没有继续下去之前,我先声明:我已经在今年2月尾时售完全部的股份,目前没有任何持股。

但是,我不是要对现在的股东们幸灾乐祸,我只是要延续一贯的做法,将个人的投资(无论是亏是盈)整理出一个回顾篇。

首先,将我的投资过程图表化

Greedone 在FLBHD的投资过程图表


从上图可以看到,我是从2017年1月份开始第一次买入,在间中有分批分时段买进了不少该股票,最后在2018年2月尾认赔全数脱售掉了。结算下来,总共亏了高达24%,大约几千块钱。

对我来说,这项失利的投资是很伤荷包的,因为自己本来就没有很大的资本,但是却砸下了大部分的钱在这只股(所谓的重仓股)。

我的眼光不对,怨不得人。只好反省一下,到底哪里出错了?

第一轮买入价平均是RM1.70,而当时的EPS是20.87仙,换算成PE是8.14倍,加上那时股息率有8.8%。从以上这些分析,我认为股价被低估了,所以决定买进。买入过后的第3次季度业绩报告出炉(即2017年8月尾),虽然净利下滑了35%,我还是没有看清公司营业情况,继续看好它的股价可以回涨,再次买入大批。事与愿违,接下来的每个季度,公司都交出了越来越差的业绩,股价从此掉不回头。

除了刚才提到的简单分析,其实我也参考了往年(之前3年)的业绩数据。以当时的观点,公司的业绩在2015年达到了最高峰,然后在2016年稍微回调但还是比2014年来得更好。我那时大胆地认定或预测2017年的业绩与净利会跟2016年一样,至少维持不变。结果,超出我的预料,业绩倒退了,而且大不如前。

因此,我为这次失利的投资得出的结论是:

1)以往的业绩报告和数据,根本不能够作为依据或保证公司未来的盈亏

2)预测一间企业的未来业绩,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不必妄想

3)往往当你已经偏好一只股票,你一定会想出各种理由与数据来支撑自己心中的决定

我的结论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来。但是,切身体会过后,会特别印象深刻。

Tuesday, 10 October 2017

老板级人物的一句话

像我这样的打工族,在工作场合或会议上遇上其他公司的老板们是很平常的。但是,因为是公事而且我的职业阶层太低,见上这些VIP们,也不会说上一句闲话。

私底下,我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板级人物。他身穿一件不起眼的衬衫,驾着一辆豪华大车,相貌挺豪迈的。这位人物跟我非亲非故,但是,他赠了我一句话。

这一句金玉良言,只有八个字。

那就是:

不要贪心;不要大意


前四个字,正正是我的部落格的宗旨,也是我在投资路上的座右铭。时常可以在社会新闻里看到各阶层人士的钱财诈骗案件;若干年前,我自己也曾经上了当被骗了一笔钱。然后,还有在股市里为了快钱而听小道消息投机,也亏了不少。我从本身的事件中领悟到:是贪念造成了我的损失。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千万不要再贪心。因此,如今我在投资股票时,我会秉承着“见好就收;适时套利”。如果我太贪心一路持有,不顾风险,我就有可能在之前WILLOW的投资项目上翻船,转盈为亏。


后四个字,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很有内涵。买入一家上市公司之前,研究功课是不可少的。太过草率随便,你就有可能没有看清那间公司的基本面、技术面,然后做错估值或预测。最后蒙受亏损了,不只亏了金钱,也亏了时间。投资股票是要用到辛苦血汗钱的,投资者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呢?若赔钱了,又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回本呢?

我在之前MBSB的投资项目上,就是不够谨慎,过于大意,没有花很多时间去看清楚她的亏损拨备数额与次数,所以栽了个大筋斗,最后还是卖出停损。


Thursday, 28 September 2017

回顾WILLOW的投资过程

已经过了超过一个月,所以我要为WILLOW股票投资做个回顾篇了。

WILLOW是属于一间科技公司,详细的公司背景大家可以自己上网去看看。

我在5月份的时候,开始研究科技业公司;同一个月就决定买入WILLOW。速度之快,我事后想想有点大胆。不过,这样大胆的行动,结果给我带来了非常理想的回报,是我预想不到的。

但是,从最近的新闻看到,我也是幸运的。新闻指出WILLOW的大股东献议用每股RM0.80来增持他的股份。过后,市场的反应造成她的股价就立刻下调了。如果我当初没有卖掉的话,我的股票组合就会呈现纸上亏损了,因为我的买入点不低。

以下是星洲网的大标题:





来看看我的交易图表吧。

Greedone于WILLOW的交易图表化

那么总结我这次的投资回顾的经历:

1)在我投资这只股票时,市场上大部分是看好科技业的。所以这次的投资成果(又快又赚),是一个大趋势的带动。可见看趋势来买股是其中一门投资之道。以后,会再次深入探讨。

2)我的买入价是属于偏高的,要不是搭上大趋势的顺风车的话,我不一定会赚到钱。看看大股东的献议价只是RM0.80而已。假设大股东是掌握了公司的最多资讯的话,他所提出的价格应该就是公司的账目合理价。而我买进的价钱是高出76%的。以大股东的出价来进行回溯测试(Back-Test),我的估算法也能够给出差不多的合理估值(注:事后孔明、案例分析)

3)这项投资交易还印证了一句话:不要贪心;见好就卖


Friday, 12 May 2017

科技股涨风与我无缘,因为...

有人注意到吗?大马交易所科技板的指数在近一年内起了超过60%。相较之下,大马综合指数才升了不到10%而已。(看下图)


Comparison between KLCI and KLSE Technology Index in 52 weeks


再来看看几个热门科技股的股价表现


PENTA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from Dec 2015 to May 2017
KESM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from Dec 2015 to May 2017

UNISEM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from Dec 2015 to May 2017
VITROX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from Dec 2015 to May 2017
WILLOW Share Price Performance from Dec 2015 to May 2017



哇!多么强劲及惊人的升幅!如果我持有一些,不就发达啰。诶,回头想想为何我没有买进科技股的?

难道我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不看好科技股?他在2000/2001年科技股泡沫时,逃过一劫,后来还被世人称赞独具慧眼,实为一项佳话。(不过,近几年巴菲特大量买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开始进军科技业)。想多了,我没不看好。

那么到底为什么呢?我再三检查一下,原因不是很明显吗!

因为我完全忽略掉了科技股的存在,一直没有放上名单拿来研究。没有研究功课,哪来的交易?

啊!(大捶胸膛、眼泪汪汪)我为什么会犯下这种错误,因为......我与科技股无缘吧(借口)。


后注:这篇帖文并没有建议大家现在入场买科技股的意思。

Wednesday, 23 November 2016

投资生涯中的失利之墙

我的股票投资生涯不算长,目前只有9年。但是,我碰到的失利的例子可是不少。这些可以归咎于我的无知、冲动及贪念。。。

无知是指我没有做足研究功课、不去分析基本面或技术面、没有一套投资策略等等。

冲动是指我的投资心态不强、会被市场的情绪影响、快买快卖等等。

贪念是因为我很心急、想快速致富、想博一下、想赚更多等等。

如今的我,已经不想重蹈覆辙,已经开始改变并强化自己。不过,过去失利的历史不应该重演,因此我设立了一道Wall of Failure(失利之墙),刻印下那些股票名称与代号。看着这道墙,我一定要记得我受过的亏损教训与经验,并且在未来能够变得更好。

Wall of Failure (失利之墙)-- Nov 2016


Thursday, 20 October 2016

买进高债务公司 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买进高债务公司,到底会发生什么事?真实例子就如以下:

Perisai股价表(19/10/2016)
在两年前买进并一直持有PERISAI的股民,现在必须蒙受巨额的亏损。2年前的股价是RM1.60左右,目前只有RM0.06吧了,亏损幅度是惊人的96%!!

这是因为该油气服务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财务陷入危机。

自从2014年Q3开始,国际油价暴跌至今,油气业者也大受打击。为了消减成本,新开采计划被延迟、裁退员工及种种撙节措施纷纷落实。有看财经新闻的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最近几家油气相关公司的坠落。在新加坡,有Swiber和Swissco这两个事件;在韩国,有Hanjin船务公司事件。在大马,PERISAI当然也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

她在近2年的业绩表现非常糟糕,甚至亏损(可见下图)
Perisai的5年业绩表现(取自Stockbiz)

再看看她的债务:
Perisai Balance Sheet ending June 2016

持有现金= RM21,854,000
总债务= RM1,161,851,000
股东资金= RM802,369,000

计算一下,她的D/E Ratio = 145%!很明显,这间公司拥有非常高债务。如果在经济与业绩好的时候,这样的财务状况不会造成影响;不过,如今的低油价时代,如此高的债务会拖累甚至弄垮一间油气公司的。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一下,个人的“不”诀:不要买高债务公司,以保障自己的投资。




Wednesday, 20 April 2016

回顾MBSB的投资过程

随着我把所有的MBSB股售掉(请看2016年3月的交易记录),我在这个金融股的投资算是告一段落了。

我蛮失望,这次投资未能如我期望地发展,亏损了15%多。与我之前在PADINI的投资相比,选股策略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为何成果会是天壤之别呢?我自己有很多的疑问没能解答......

无论如何,现在想把这项投资的买卖时间点记录在图表上,作为回顾用途,及以供未来的参考。


Greedone在MBSB的投资图表记录

在这项投资,我有两个错误的判断:

1)以为该公司的债务拨备(loan impairment)只是暂时性及数目不大。2个季度业绩出炉后, 才发现持续的拨备非常庞大,致使她财务蒙受亏损了。

2)以为与Bank Muamalat的合并会谈会有好结果,甚至可能催化股价的上涨。结果,合并计划告吹了,什么成果都没有。

我第一次买入时,认为这只股已经被低估了。但是,后来的错误判断,在她向下跌时还陆续买进来拉低平均价,结果加大亏损额。随着她的差劲季度业绩还有Rights Issue计划,最后我忍痛认赔退出了。

在这里,我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