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Ar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迷思.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迷思. Show all posts

Monday, 16 June 2025

会卖是师傅 是个迷思?


我曾听过股界里有一句话这么道: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话语中想要道出的是,卖股的功夫比买股的功夫更艰难。

我自身的经历是:我看过及阅读过不少书籍和文章,教导大家如何计算、如何分析、如何做基本面功课等等。。。因此,关于买股之前的方法与技巧真的是百花齐放、眼花缭乱。需要烦恼的只是,你应该利用哪一个而已。但是,反之,我很少见过指导书或者文章,教导大家如何卖股、何时卖股的。。。当作我学会了其中一种买股的方法,往往却陷入了不知卖股方法的迷雾里。比如:我在早期买入ASTRO,它曾经攀升过,我抱着没有卖掉,如今它的业绩与净利大跌,它的股价也直泻不停。我满手是票,蒙受着大幅的纸上亏损。这是不是可以归咎于“不懂卖股”呢?

类似的例子不只一个。多年下来,我对此论述已经没有怀疑,直到最近。

最近,我又开始思考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投资方法(买和卖)是否不对。虽然先前使用319投资法可以看到不错的回酬,但是最近一年同样的方法似乎无法带来正面的回酬和更好的胜率。而且这一些的投资交易大多数都是一买就跌、越买越跌。。。才揽进不久,还没有打算要卖,市场已经让我的资金亏掉了。这样一想起来,不是我“不懂卖股”,应该是我“不懂买股”呢!

因为我不懂买股,所以才会跌入价值陷阱。

因为我不懂买股,所以才会在太高的价位入场。

因为我不懂买股,所以才会盲目地投资于生意正在走下坡的公司。

想象一下。一个商人假如用了很便宜的成本引进了一批货物。他就有很大的定价空间。打算依据市场普遍价位的话,可以把赚幅定在30%;打算进行优惠或薄利多销策略的话,可以把赚幅定在10%。这一切销售策略都有很灵活的设定空间,只因为进货成本足够低。那个商人为了采购这批货物,应该在背后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搜寻了多种管道、通过许多人脉、花时间准备了商业方案、进行了多次的商谈和议价,等等。。。

如果今天我买股做对了,接下来要卖,就只是需要决定回酬要设定多少,或者要赚多少的问题而已。赚5~10%回酬的人跟赚30%~50%回酬的人不都一样,不都是成功的卖股的师傅吗?这样一说下来,更加让我觉得卖股其实一点都不难。有利就套,卖股之道。如此而已。

回到买股方法。一定要做足分析研究功课,一定要搜寻浏览各种资料与数据,一定要适时更新经济动态与新闻,等等。。。最后的买入决定,必须要有由许多资料和数据来支持。

总结下来呢。

简单一句话:买,要三思而行 ;卖,要见好就收。



Sunday, 26 April 2020

市场上没有最低的价格

近几年来,我在投资的理念,是建立于寻找处于底部的股票,执着于买到最低价。我的根据是:如果我买在最低价,我会亏损的几率是很低的。因为最低价给予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股价(应该)不可能会跌至低于这个价位。

当然,这个“最低”价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因人而异,大家可以争论很久(结果还是没有共识)。今天,我没有打算讨论这个计算的方程式或理论。

我想要浅谈一下这个整体的观念:“市场上有没有最低的价格”

我最近的想法有了改观。

目前,我觉得“最低的价格”只是一个迷思,是推销员(分析员?)的刺激销量的手段。

现在,我觉得“最低的价格”只是一个幻觉,是沙漠里的一片海市蜃楼(看到却摸不着)。

以为“最低”是1.00令吉,它却跌到50仙。以为“最低”是50仙了,它还跌到1仙(RM0.01)。以为不可能更低了,它偏偏跌入了负数(negative)。



因此,我必须得认了,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数字,所以我不可能买到最低的股价。

在资本市场上的所有金融商品,是没有所谓的最低价格的。我就不必执着了,只要觉得是合理价格就可以了。


Friday, 11 January 2019

散户不用关注综合指数

去年,分析师预测2018年尾时KLCI综合指数会站上1800点。结果,年终封关时候,指数连1700点都不到。

每个交易日后,报章、电视台、电台等等媒体总是先报道综合指数的数字与变化。还可以拿指数的大跌/升幅来做文章。比如,KLCI指数大跌超过1%时,就会说:股市动荡、崩盘、风暴来临、熊市等等。

你(散户)还在关注综合指数吗?

FBM KLCI 是大马股市综合指数,涵盖了30家最大市值的公司。当中包括了马银行(Maybank),大众银行(Public Bank),国能(Tenaga)等等大型企业。

另一方面,整个大马股市拥有约900家上市公司。市值少于RM100 million 的公司已经占了大约3分之一了。

你(散户)投资的是什么市值的公司?

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必须要密切关注综合指数,因为他们的表现需要优于大市表现,打败综合指数是一项KPI。所以,他们天天看综合指数是合情合理的。


大市(综合指数)的表现跟你(散户)的股票组合的表现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类似上面的图表所示。9-1-2019时综合指数闭市时跌了0.3%或4.93点,但是上升股的数量却有678只,占了大多数(>60%)。

所以散户可以不用关注综合指数。




Thursday, 20 December 2018

一张股价表打破一个迷思

股市里有不止一个迷思,其中一个是:股价重跌后必回升。

‘低买高卖’一直都是股民们的传统典型策略。理由很简单嘛,一个物品大减价了,大家还不纷纷捡便宜。

很多前辈和专家都已经说了该说的大道理,来帮散户厘清这个误解。

我只想让大家看以下这张股价表:

source: TheEdge Daily

Parkson Retail Asia Ltd (PRA)是一家于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而它的控股公司是在大马上市的Parkson Holdings Bhd。大家应该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

该公司在2011年11月以每股S$0.94上市,然后在2013年2月攀上最高S$1.33的价钱,如今它已经惨跌至只有S$0.025而已。下跌幅度达到惊人的97%。在这个7年期间,试图从中低买高卖的散户恐怕已经身家大损了。

当一家公司的业绩与基本面恶化了,它的股价最终会继续下滑,没得翻身。

‘股价重跌后必回升’,有时候真的只是一个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