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Art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观点.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观点. Show all posts

Tuesday, 15 July 2025

过去、现在、还缺了一个。。。未来。。。

这是我个人的方法(应该也是挺普遍的方法吧)。搜集过去5到10年的公司业绩数据,并利用常见的财务比率公式(比如:PE,DY等)来计算估值;再比较现在最新的市价,判断估值是否便宜,最后决定是否买进。有网友跟我用一样的方法吗?

但是,作为一个使用者,我要告诉你,利用上面所述的方法,有时赚,有时赔。明明一只过往业绩非常漂亮的股票,可偏偏自己一买入就开始下跌,要么忍痛割肉,要么被套很久。这是让人困惑的事情:过往业绩好的股票未来就一定持续优秀吗?过往业绩欠佳的股票未来就没有翻身的可能吗?

市面上的基金投资项目说明书大多数都注明了一则免责或自担风险声明,如: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表现、过往表现并非对当前或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诸如此类等等。基金公司本来应该鼓励顾客买进他们的基金啊,为什么却写下这样‘贬低’自己基金的一行字呢?有可能是因为执法单位(国行)的规定;但是,也有可能是他们其实也无法保证基金的未来表现呢。

回顾我投资失利的个股,我发现赔钱的原因主要是中了价值陷阱(比如:基本面恶化、财务失真)、或栽在夕阳生意(比如:传统媒体)。因此,我有一个很简略的结论:我用的方法缺少了一个元素,那就是‘未来’。我只是做了过去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指望业绩表现会一直历史重演,股价会周期性摆动,我就从中套利。但是,我完全忘了未来可能会改变,忽略了去看前景如何。如果一间公司的生意没有未来,那么投资人如何能够赚钱呢。

从基金购买声明以及我个人的经历,都可以看到我的投资方法还缺了~~对个股的未来业绩的分析与研究。

接下来的个股分析,除了过去以及现在,我还需要考虑‘未来’。预测未来是一门很深的功课呢。



Thursday, 20 March 2025

一样是3月股市调整 对比2025年跟2020年

虽然3月份还没有结束,但是至今为止股民们已经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股市表现。今年刚踏入3月份,大马综合指数就开始节节败退,从2月28日的1574点,一直跌至3月12日闭市报1484点。当中有几天的交易日还出现千只股票跌价的现象呢。来看看财经标题:




纵然新闻标题有些唬人,但是感觉上很多投资人蛮冷静的,没有在怕。恐慌卖股潮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好事。截至3月19日,马股综指已经回弹至1517点了。

不过,浅谈一下2025年3月的股市调整的规模啊。3月12日单日综指下跌35点或者2.3%。这个指数凡是超过1%的波动,都算是巨大的。那么,YTD的综指变化则是下跌148点或者9.1%而已。

相比起2020年3月份的黑天鹅事件(COVID),那时3月19日,在政府宣布MCO1.0后,综指单日下跌19点或者1.6%。YTD的指数变化下跌382点或者23.9%呢!看看这两者的比较,显得今年的3月12日的跌幅少很多。


目前经济情况全视乎特朗普关税的政策,暂时没有2020年全球封闭经济活动来得严重。当然,外资从大马股市撤走80亿也是实实在在的事实。邻国印尼股市在周二遭受重创,也难免引发投资人担忧。我觉得现在不是止损的时候,只不过应该避开估值高昂的股票,注意一些优质股出现抄底机会。说不定这又是一次致富的机会呢?



Friday, 29 November 2024

从这张图看出为何马股不适合长期持有

 

股神巴菲特提倡“长期持有”。他曾经说过:“如果你不打算持有这档股票超过10年,那么即使只有10分钟也不应该持有”。长期持有,加上复利效果的助力,可以达到惊人的回报。

以前,我相信上面的图表,因为读的书籍都是关于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但是,很多有资历及有经验的大马投资人应该都不认同。

我也到了“有资历”的股龄了。最近,我才恍然大悟了。原来还是本地投资人比较了解本地的股市习性。

不是这项股神的策略不行。而是一开始股神的策略是衍生于美国的,因此放在美国股市,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并不适合用于大马股市。

口说无凭。我总算找到证明了。

看看这两张图。第一张是DOW JONES,另一张是KLCI,各自10年的指数表现图。

显然,美国股市指数近10年一直都在上升趋势,在2024年里更是屡创新高啊。

反观大马股市,涨了回跌,跌了反弹,好像经济周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比起10年前(2014年)反而是下跌的。

这里的结论是:

1)巴菲特的“长期持有”理论是正确的 -- 只针对美国股市而已。

2)在大马股市,比较适合使用“买低卖高”的交易策略,来累积资本增长。

不知道大家认同这样的看法吗?









Monday, 18 December 2023

过去数据的用处

过去的股票或公司数据到底有没有用处?有一个观点指:过去的表现不能预测未来的结果。从理论层面来看,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我持有不同看法。

且看下面这张表格(摘自TheEdge)


可以看出表格上段前6个领域在2023年前3个季度的营业额与净利都是呈现正面成长的。相反,下段7个领域则出现负成长的表现。

看到这些‘过去’的数据,你现在入场购买前6个领域的股票的话,我相信可能晚了,下跌的风险很大。“过去的表现不能预测未来的结果”的忠告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这些‘过去’的数据,让我知道下段7个领域处于低迷的周期、估值可能会便宜,我可以提早部署买入点的准备。这一策略不也是挺实用的吗?


还有,以下是另一个图表


这个图表数据显示了KLCI的成分股的盈利跟GDP的关联关系---过去式的。这些数据有用吗?没有直接用处。不过,我们可以得到的讯息是:只要国家GDP呈现成长,公司的盈利也会有增长。阅读这些材料,可以变成我们的知识。很重要,不是吗?



Friday, 13 October 2023

Astro 坏消息一萝萝

我手上持有着ASTRO股票,近期坏消息陆续地出来打击它的股价。

1)第二季度业绩逊于预期。次季营业额从9亿2112万令吉,跌5.56%至8亿6982万令吉。次季净利按年下挫75.98%至2365万令吉,相较于上财年同期的9847万令吉,受累于外汇损失和营运成本增加。

2)修订股息政策。从每个季度派息,改为派发年度股息。而且,股息派发取决于公司整体业务与盈利表现、资本承诺、财务状况、可分配储备金额与其他相关因素。

3)关闭购物频道Go Shop。

由于业绩大跌,分析员纷纷下调ASTRO 目标价和盈利预测。所有研究机构纷纷给出“卖出”和“守住”评级,没有任何“买入”建议。目标价介于RM0.35至RM0.62之间。






实际环境来看,很多人认为这个付费电视台的垄断地位已经受到威胁,观众已经纷纷转去观看线上串流影音平台(如 netflix, youtube, disney+ 等等)。因此,前景似乎不再明朗。

我还是决定“持有”手上的股票,鉴于几个原因。

1)未到最糟糕的情况,所以不打算止损。

2)它背后的大股东是Ananda Krishnan,大马的前十大富翁。我预测如果股价变得太便宜,这个大金主会出手私有化。

3)线上串流平台已经开始推出订阅制在收费了,而且订购费也慢慢地在调涨。观众想看免费或便宜的线上平台已经越来越难找了。这些影音平台也还一直在亏损烧钱中,接下来应该会有一些平台的整合或淘汰,然后费用也不再便宜。只要ASTRO开始转型发展其他业务,可能还不会沦为夕阳生意。




Thursday, 14 September 2023

预言:过了2023年,牛市即将开始

我从来都不是预言家。今天也不会是。

上面的预言不是我发的,而是下面这个周期表显示的。


这个周期表最初的发表者是一位美国农民名叫本纳(Benner)。他于1873年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本纳预言:未来价格的涨跌》。他发现季节性周期会影响作物,进而影响供需,再影响价格。他在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并对1876年至1904年的商品(如玉米、生猪、棉花)价格进行了预测。

本纳最初的周期(股市)只持续到1891年而已。后来,另一位预言者乔治. 特里奇(George Tritch)用同样的原理将周期延伸到了2059年,发表了“什么时候赚钱(Periods When To Make Money)”,并在图表上注明了何时买卖股票。

我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散户投资者分享了本纳周期,这才知道有这样一个预言的存在。我个人是相信这种市场的周期概念。因此每个投资人都可以试着了解这门知识。但是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周期的发生时间甚至年份,所以仅仅把预言表上的年份当作是一个参考而已,不能盲目地跟从。


这里有一条链接(link),里面的文章详细地讲述了整个周期表的来龙去脉,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击进去阅读。



Monday, 21 August 2023

风险知多少

不管是走路、骑单车、驾汽车,全部使用公路的人需要面对着很多风险。有跌倒的风险、路洞的风险、车祸的风险、受伤的风险、死亡的风险等等。。。

这些公路上的风险有着不同程度的发生机率及严重性。比如,发生车祸的机率比车祸死亡的机率来得更高;发生车祸的严重性比车祸死亡的严重性来得更低。因此,考虑到这些因素和最严重的后果后,交通安全部门会建议乘客系上安全带来减低车祸死亡的风险,而不是建议公路使用者不要乘车来减低发生车祸的风险。

投资股市的风险呢。亏损的风险一直及永远都存在。这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除非完全不投资股票)。只要你投入股市,就必然会面临这个风险。正如公路车祸风险一样,只要你使用公路就有可能遭遇大大小小的车祸。

很多人都会害怕亏损。对一些人来说,“最好”的风险管理的方式就是远离股市。另一些人则是精挑细选好股来降低亏损的风险。这些方式都没有错,也没有最好或最坏,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现在的我觉得亏损的风险不是最可怕的。我最害怕的是”血本无归“的风险。用白话来举例”血本无归“就是:投资一千令吉,结果亏到剩十令吉而已。我知道投资股票会面临亏损,但是我不想放弃股票(为了回报)。套用“少林足球”电影里的一句对白:“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我会和你去踢球?”,就清楚地带出了投资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我准备蒙受亏损,只是不能接受“本钱归零”。因此,我一定得想办法或策略来减低”血本无归“的风险,为自己保住最珍贵的资金。因为是自己的血汗钱,自己最了解那种失去钱的痛。

最理想的情况呢,投资不会亏损。但是,你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退而求其次,我只希望当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即使我判断错误,股票亏损也只是止于30%左右,让我不至于丢失本金。这样我觉得已经是很好的风险控管了。



end

Wednesday, 9 August 2023

不学巴菲特、要学杨过

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上的成就是壮举,直至目前仍然没有人可以超越。股神巴菲特每年会亲自书写“给股东的信”,被全球的投资人视为“圣经”。除此之外,关于股神的投资法则,很多第三方作者纷纷做了研究,然后推出了著作。只要打着股神投资法旗号的书籍,很少有不好卖的。我也是买了很多本。

学习投资是好的、应该的。但是,只学巴菲特终究是限制了自己。股神有自己独步的投资之道,一直为他赚取了丰厚的回报。你学习他,可以学到七成吗?你只是在摸索着股神的方法,并不是师父直传的呢。你只是模仿他而已,做股神的影子。最重要的一点,这样可以晋升投资达人阶级、持续赚钱吗?

很多人应该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中有一本是“神雕侠侣”,里面的男主角是杨过。没有读过原创小说的话,应该也会有看过电影或电视剧,所以对杨过应该不陌生。英俊潇洒的杨过有许多女主为他倾心(这是题外话)。年轻时的杨过有过很多际遇,得到过很多高人指点,因此他会的上乘武功有很多,比如:玉女心经、九阴真经、打狗棒法、蛤蟆功、弹指神通等等。这些武功用于对付众多武林中人,根本是绰绰有余。但是,真正让杨过达到武功的巅峰,是他断臂后期自创的“黯然销魂掌”。之前学过的上乘武功为杨过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凭着自创的“黯然销魂掌”创造了神雕侠的威史。

学习榜样就应该是杨过,不是巴菲特。你应该学杨过去学习各门各派的武功(各种不同的投资法),然后融会贯通,再钻研出自己最擅长的武功(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法)。

股神是股神,你是你。你不是股神,你是独一无二的(unique)。就用你自己的方法来投资股票增加财富吧。



Tuesday, 27 December 2022

虚拟货币的启示

著名FORTUNE杂志,在9月份的封面上推举Sam Bankman-Fried (SBF)为下一个巴菲特,即新一代的投资大师。为什么是投资大师,不是股神?因为SBF 是 FTX 集团的创办人,投资的是虚拟货币(不是股票)。 


很讽刺的是,杂志出版了两个月之后,从逾300亿美元估值到“灰飞烟灭”,SBF 缔造的加密货币帝国FTX集团轰然崩塌。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的文件,FTX集团在破产申请中披露的负债高达100亿至500亿美元,而新管理层只找到了小部分资产,包括存放在离线冷钱包中的约7.4亿美元加密货币,以及约5.6亿美元现金。

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债权人而言,最大的噩耗在于,他们几乎不可能追回绝大部分损失,FTX 的大量资产不是被偷就是失踪。

虚拟货币能够受到众多投资者的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相信加密数字资产将持续高速发展。

与其他传统资产不同,虚拟货币本来就没有内在价值、没有固定资产、没有收入流、没有底层业务,一旦没有了信仰支撑,什么分析方法都显得非常可笑。 

没有投资虚拟货币的人,或者只是投资股票的人,不要以为事不关己。

需知一些股票就好比虚拟货币一样 ~~ 没有内在价值。这些股价只是被炒作出来的,估值并不能够支撑住。很可能会如同FTX一样一夜之间崩塌,造成投资人蒙受巨亏,甚至血本无归。

这里的启示是:不要相信故事、不要相信会说故事的人。

美丽的故事背后很可能是骗话。

实实在在的生意与业绩才是投资的依据。


Thursday, 15 December 2022

获利能力

大家应该不会不知道GRAB吧?但是你想过投资GRAB吗?(是的,GRAB公司在2021年12月2日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

(还)没有投资的话,那就好了。因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GRAB,在上市后的一年里股价跌破IPO价,市值还一直下跌着。


要问为什么这么‘好’的公司,股价却表现不济呢?从生活层面来看,在大马,GRAB的召车业务独霸一方(近乎垄断)、送餐服务市占率高高在上、电子钱包也为官方和大众所使用。

但是,它跟图表里的其他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还没有盈利。

说白了,这些新一代的科技公司一直在烧钱,拼成长、拼用户,就是不把获利放在首位。

投资最重要是必须选择一家有盈利的公司。这不是应该的吗?

 

Monday, 28 March 2022

什么才是真正的住套房

在股票投资界里,散户们口中的“套房”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句股市的常见名词。引述麦传球先生(南洋商报的专栏作者)的解说,“住套房”其背后描述的是:每当散户买入股票后,股价下跌而亏钱。散户因为不能赚取盈利而没有沽出股票,钱都套牢在股票上不能动弹,因而长期持有股票。

符合以上所说,我也有几只股票在住套房呢。

但是,我还是拥有决定权去退房。也就是说,我可以明天就把手上的未实现亏损的股票卖掉,如此就解套了呀。

但是,我选择自愿住套房。

真正的住套房呢,是不自由的。

最贴切的例子就是世霸动力(SERBADK)这只股票。


 

她的小股东们一定都知道,这只股票自2021年10月22日起,至今天都还在“下令停牌”的状态。这项大马交易所的停牌禁令一直还在生效,似乎无止境的延长着。账目疑云、证监会官司、债卷违约等等的不利问题还在笼罩着。

还持有该股票的投资人可能想卖却无法卖出的,才算是真正住套房的可怜人呢。

没有身陷以上股票的散户,请记得你绝对有那个自由选择住或者不住套房的。

 

Thursday, 17 March 2022

手套股终究回跌至疫情之前了

手套股在2020年曾经大涨数倍,如今在2022年则逐渐地回吐涨幅。手套业真的无法成为大马股市里的永久主力吗?

顶级手套的季度业绩表

 
顶级手套的3年间股价图表

这里有几点个人的想法与看法:

1)手套股因为疫情的开始,被投资人看好,纷纷买入而大涨。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甚至还没有到达高峰期的时候,手套股已经被放弃,股价止涨反跌。股票是有保鲜期的?还是投资人有先见之明?

2)2020年之前,每每世界各地发生瘟疫时,投资人都会大买手套股,因为手套股会是潜在的经济受益者。现在,不管各国还有新增确诊病例上百万宗,手套股再也无法上演涨潮的戏码。是投资人已经厌倦?还是行业获利与基本面已经大不如前?

3)股价领跑业绩是真的。股价最高峰时是在2020年十月;而盈利取得最高时是在2021年第二季度(即4月至6月)。 

4)短期的股价变化很难捉摸。但是,长期来看,股价的走势会跟随盈利的表现相符。君不见,手套股的盈利在最新的季度已经跌回疫情之前的数字,而股价也呈现出一样的走势。

5)经历过了手套股的暴涨后,投资人会难免想要继续寻找下一个“开番”股。不过,整个股市里暴涨股有多少只?大多数的股票还都是只涨个20~30%而已。 因此,心态一定要摆正来,目标价需要合理一点。


Tuesday, 27 April 2021

‘价值’观

一杯星巴克咖啡,有人觉得物有所值;有人则觉得奢侈。

一件漫威钢铁侠的模型,有人不惜千金;有人则不屑一顾。

这是每个人对一件物品的价值所持有的主观看法。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但是,我往往是不懂得欣赏、没有慧眼的那一个。因此,我凡是购物时都会看价格跟自己认知上的合理价值作比较(不至于货比三家)。太贵或不值得的话,我就不会掏腰包了。也许是这样的性格,所以现在买股票也渐渐地有这种倾向。 

因此,我真的对以下两样东西有些看不过眼。

第一个是狗币(Dogecoin),也就是虚拟货币的一种,类似比特币(Bitcoin)。

这种还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纯粹炒作的‘商品’,竟然总值多过知名大公司,如汽车制造商Ford和食品出产商Kraft等。

另外一个则是数码艺术品,它有一个很“高科技”的名字:NFT(Non Fungible Tokens)。


简而言之,上面右边的这副图片以六千九百万美元成交了,不过买家只是获得一份JPEG文件档案!(瞠目结舌)

用那些钱去买画作(而且所有人都可以拷贝一份的呢),不如去买下一座海边豪宅,应该更值得吧。

我的“价值”观完全被这些新颖的商品与需求颠覆了。


Thursday, 8 October 2020

明星效应 --- 红极一时

在大马,没有这一类公司特别成功,所以我会对这个消息感到啧啧称奇。韩国艺人或团体的演唱、舞蹈、表演非常出色,整体的素质很高(因此有的称韩国为艺人工厂)。哈韩族的人数也极为庞大,横跨全球五大洲甚至到美国。

谁人都知道美国本身就拥有世界最大的演艺业,如电影 -- 好莱坞;音乐 -- Billboard。如今,韩国男生团体BTS竟然可以凭着歌曲“Dynamite”夺得美国音乐榜Billboard Top 1的名誉,可见韩流的风靡。

更甚的是,这个生招牌BTS的经纪人公司Big Hit Entertainment开始公开发新股上市。

艺人的演艺路不好走,更何况要一直红下去 --- 简直是难如登天。这只首发股靠着明星效应,可以红极一时,但是很难红极一世。大家也都知道韩国男艺人到了18至28岁一定强制履行兵役服务。当兵过后,已经是另一个景象了。

除了忠实粉丝的支持之外,投资者明知道盛衰周期短暂,真的愿意长期参股吗?


Wednesday, 17 June 2020

送股票的人的好意


美国发生了一起黑人无辜被警察致死的事件,人民纷纷表示抗议及要求警方进行改革(一些国家的人民也发起抗议;我国人民反而没有任何表态)。这件不平事故的一则后续新闻,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Source: TheStar


对于死者的家人和孩子,许多人都提供了帮助与捐款。但是,新闻中的这一位艺人(Barbra Streisand)则是买了股票(DISNEY)送给死者的孩子。这样的做法并不普遍,但是也不是从来未见。我国的一位企业家及MATRIX的创办人--李典和,也曾经做过一样的捐赠给一所独中。




不说其他的善心人士的好意。以上两位的善举到底背后有什么佛系用意吗?我觉得里面就带出了一则强烈的讯息给各位投资者。

为什么不是捐助现钱而是股票呢?很简单。金钱用掉就没了。但是,股票代表了一间公司、一门生意,它可以在现在与未来为持有者带来持续性的收入。关于这点,冷眼前辈重提了不少次。上面的艺人和企业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很可惜的是,很多参与股市的散户却始终不采信这个投资正道,还是比较注重于短期炒作与投机。几时大家才要送股票给自己或家人呢?




Wednesday, 20 May 2020

玻璃杯与风险

凡是投资过的人,都听过“风险”这个词。但是,有几个可以算是明白风险为何物。

就如当下的大马股市一样(Covid-19的受惠企业的炒风、及刚刚崛起的油气股反弹),还有多少散户还记得或注意风险管理吗?

这里用玻璃杯子做个简单的比喻。

玻璃杯最可怕的风险是什么?当然是:破碎掉。那么,杯子怎么才会破碎掉?通常都是从高处掉下来砸在地面上而破掉的。想象一下,一个杯子放在矮桌子上,跟一个杯子放在圆柱子上,哪一个的风险比较高呢?相信摆在瘦长的柱子上的杯子会比较有可能被人撞着跌落下来而破碎掉吧(风险较高)。如果你也同意这个说法的话,为了避免破碎,你会选择将杯子放在柱子上还是桌子上呢?这项选择就是风险管理的一环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玻璃杯即使放在地面上,都逃离不掉会有破碎的风险,只是风险相对比较低而已(被撞翻了,却可能没有破碎)。



把场景转到股市里。投资股票的风险是亏损。亏损是当买入价高于市价(反过来说,就是市价低于买入价啦)。因此,投资人就要尽量在低点或者合理价位才买入(不过记得:要抓到最低点好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才能将风险降低。如果追高的话(远高于合理价),那么亏损的风险自然也越高。而且,不要忘记:投资股票是一定会伴随着风险的(不可能零风险),如同玻璃杯一般。

当红的手套股TOPGLOV,如今的PE大约70倍,它的价位算是高档的了。现在才买入,真的要承受很高的风险了(很多人预料它的盈利会增长很多,万一不如预期呢?)。



Sunday, 26 April 2020

市场上没有最低的价格

近几年来,我在投资的理念,是建立于寻找处于底部的股票,执着于买到最低价。我的根据是:如果我买在最低价,我会亏损的几率是很低的。因为最低价给予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股价(应该)不可能会跌至低于这个价位。

当然,这个“最低”价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因人而异,大家可以争论很久(结果还是没有共识)。今天,我没有打算讨论这个计算的方程式或理论。

我想要浅谈一下这个整体的观念:“市场上有没有最低的价格”

我最近的想法有了改观。

目前,我觉得“最低的价格”只是一个迷思,是推销员(分析员?)的刺激销量的手段。

现在,我觉得“最低的价格”只是一个幻觉,是沙漠里的一片海市蜃楼(看到却摸不着)。

以为“最低”是1.00令吉,它却跌到50仙。以为“最低”是50仙了,它还跌到1仙(RM0.01)。以为不可能更低了,它偏偏跌入了负数(negative)。



因此,我必须得认了,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数字,所以我不可能买到最低的股价。

在资本市场上的所有金融商品,是没有所谓的最低价格的。我就不必执着了,只要觉得是合理价格就可以了。


Monday, 10 February 2020

为什么我没有抢购AIRASIA股票?

首先,我从特别股息90仙的派发前,就持有一些AIRASIA的股票直到现在。

近期,围绕着亚航的坏消息真不少,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整整一个星期前,新闻传出空巴承认跟这家廉价航空有行贿的勾当,在一片哗然下,两位创办人立即卸下执行董事的职务。也因此她的股价在上个星期跌到了近52周新低。

眼看着她的股价暴跌,为什么我没有捞底或抢购呢?这是有一段故事的。

话说,我在一月份最近一次增持AIRASIA的股票时,她的股价在RM1.67左右。到了农历新年期间,由于武汉肺炎疫情的大肆蔓延,航空股纷纷往下跌了,而亚航也跌穿了RM1.50。

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关注她的股价走势和疫情的发展了。捞底的念头是有的。

结果,行贿事件出现在财经新闻的头条,造成更大的打击,将她的股价压下至最低RM1.12。

当时消息出来后,我马上检视了亚航的表现,试着估算她的合理价。最终,决定在RM1.00以下的价格才开始出手买入。这个我心目中的价位是参考AIRASIA在2015年8月曾经的最低价RM0.78而得来的。

但是,股价没有掉到这个价位。反而,大量散户的支持使到她的股价反弹至RM1.30了。

AIRASIA近3个月的股价表(取自Bursa Malaysia网站)


现在真相大白了,不是我不要捞底,而是我没能等到买入的机会。

我也曾为了没能买到折价的亚航,感到懊恼。不过,事后看来,我有了一个结论。

犹如物业竞标(lelong)一样,那些比较热门地点的单位往往都不会在竞标最低价下出售,因为太多人愿意以更高一点的价格去争取。

明白了这一点,我也就释怀了。以后,如果有非买不可的目标,我会更有准备了。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19

低调的反差

对于这位老前辈的举动,我想不到其他的句子,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很高调”!

官有缘先生的作风一向来都是蛮前卫的。他在自己的官网上公开他的黄金投资准则,更直接呼吁大家跟风他投资的个股,说得似100%包赚的,所以不惜借margin也非得买入不可。

这些都不算什么。这位前企业家甚至还大方地公开自己的家产。比如目前持有Dayang多少的股份,买入平均价位是多少,还有纸上盈利有多少个百万。

相反的,另一个姓冷的大马股神,就显得异常低调了。以前,这位著名投资书籍作家曾经动笔讨伐过一个知名的部落客,全因为这位不知好歹的年轻人过去时常整理年报里的资料,并列出了这位大人物的持股组合(好像没有买进价位)。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的是冷先生的反应。

也许是因为一位是西方开明派的,另一个则有着东方的谦虚美德,所以两位的个性反差会这么大。



Friday, 13 December 2019

UTUSAN教我看止损卖出点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UTUSAN作为一份报章和一间上市公司,已经面临在8月底停牌,而在10月停刊及停业了。

它的读者们可能会觉得惋惜,毕竟该报纸可以追溯自1939年起的第一刊了。

对我来说呢,至少它在最后的时刻还是有留下一些供于学习投资的点子。

这间媒体公司在最近几年的营业非常糟糕,历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如下图)。只是计时炸弹一直没有爆炸。



这种情况维持至到了去年,它的财务或现金流终于支撑不住庞大的开销与持续的亏损了。因此,该公司在8月开始无法偿还多间银行的借贷。然后,就这样也就被列入PN17的名单里。

坏消息和打击跟着陆续出现。几家公司开始提出诉讼案件,追讨所欠下的款项或费用。甚至,连审计师都对它的财报提出营运质疑。

我将这一系列的坏事件都整理在于一张图里。



从以上的图表,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当一家公司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时,那就是第一个止损卖出点了。

2)当审计师公开提出质疑时,那就是另一个止损卖出点了。

若根据以上卖出建议,就可以逃过惨亏的下场了。

虽然公司业绩有可能转好或出现白武士来搭救,但是这个风险太大了,并不值得冒。



注:我不曾买入过UTUSAN。这篇贴文纯粹是个股案例研究。